晓苏:参事工作的三参意识

2015-05-08 16:42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 晓苏

 

    在我看来,参事工作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一个“参”字上。参事的参,有三层意思,一是参与,二是参谋,三是参考。作为一名人民政府参事,怎样才能做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和统战联谊等诸项工作呢?我认为,必须树立起三参意识,即参与意识、参谋意识和参考意识。

    先说参与意识。参与即参加,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政策讨论,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课题研究,我们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参事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是一份权力,更是一份义务。要负好这个责任,尽好这个义务,参与是必由之路。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参事,怎样才能有效参与?以下三种姿态十分重要。第一种是主动性参与。参与要主动,而不是被动,不需要强迫,不需要摊派,不需要求请,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情感去参与。第二种姿态是经常性参与。参事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突击性的,具有长期性、连贯性和循环性。所以,参与不能忽冷忽热,不能学候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三种姿态是民间性参与。参事不是官员,一切参与都应该从民间的立场出发,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观察、去分析、去发声。只有这样,参事才能真实而独特地反映社情民意。

    再说参谋意识。作好政府的参谋,是参事的职责所在,也是参事的价值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参事也被称为政府的智囊。参事必须与智有关,包括智性、智商和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参事便应该智性出众,智商超群,智慧过人。只有这样,参事才能当好政府的参谋。作为参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政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也就是建有用之言,献有用之策。为此,在建言献策的时候,必须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第一,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就是既要宏观地看问题,又要微观地看问题。第二,要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就是既要关注重点领域,又要关注薄弱环节。第三,要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就是既要站在官方角度发言,又要站在民间立场说话。

    后说参考意识。从权力的角度来讲,参事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参事的建议只有被政府采纳之后才能产生作用。对于参事的建议,政府会有不同的态度与处理,既有可能全部采纳,也有可能部分采纳,既有可能批示转交,也有可能解释回复,既有可能悬而未决,也有可能置之不理。面对上述种种结果,参事必须保持一个健康而平和的心态,尽量做到宠辱不惊,炎凉无妨,亲疏依然。当建议获得采纳时,不要春风得意。当建议出现悬置时,不要焦躁不安。当建议遭遇冷落时,不要悲观丧气,更不要灰头土脸,怨声载道,萎靡不振,而是应该理解,应该反思,应该打起精神来,再去提出新的建议。(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晓苏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3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