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新生代乡村教师成长的困与变

2020-09-11 11:08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编者按:教师节前夕,洋葱学院受知名新闻媒体《新京报》邀请,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与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展开对话,就如何用互联网手段赋能乡村教师,带动乡村教育“弯道超车”进行深入探讨,文章发布于《新京报》2020年教师节特别报道,洋葱学院经授权转载。

    洋葱学院是友成扶贫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长期合作开展公益行动,共同促进乡村教育发展。2017年,友成扶贫基金会联合联合了国内30余家优秀教育公益机构、企业、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加计划、洋葱学院等社会跨界资源发起“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优质的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探索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新路径、新公益、新模式。

    对乡村教育来说,比硬件投入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培训。

    “现在乡村的教室都盖得不错了,最大的不均衡是在教师资源上。因为条件艰苦,没有优秀教师能长期在乡村学校待下去。”在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看来,对乡村教育来说,比硬件投入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培训。

    提高贫困乡村的教育质量,核心在于老师。而对于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师资培训是最需要的。

    “作为乡村一线教师,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想要解决却不知从何下手。”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指出,这个群体没有经验、没有方向,往往不是他们不想改变现状,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在他们两位看来,乡村教育如果沿用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很难改变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而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大面积普及,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可能。“未来可以尝试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让乡村教育实现弯道超车。”汤敏说。

    这对乡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更高的考验。汤敏希望,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成长平台。

    2017年起,汤敏主导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正式启动,全国23个省份的乡村青年教师,每周三晚与周六晚两次课,在手机或电脑上参加“青椒”培训。迄今,“青椒计划”已经历经三届,总共覆盖全国249个区县的1万余所学校,近6万名乡村青年教师。

    与传统师训项目不同的是,“青椒计划”联合了多方,包括企业、学术、公益机构等,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优质的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探索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新路径、新公益、新模式。

    洋葱学院则是“青椒计划”链接的重要资源方之一。这个在线教育企业把所有商业付费产品免费向乡村中小学开放,帮助乡村教师开展日常教学。

    2010年,杨临风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国后发起公益项目“阳光书屋”,在甘肃、湖南等地向农村学生捐赠定制化的硬件设备,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三年后,他又联合创办洋葱数学(后更名洋葱学院),专注研发在线教学资源和软件。从公益机构转型而来,这让洋葱学院天生就带有社会企业的基因。用杨临风的话来说,“做这件事一开始希望解决的就是社会问题”。

    六年来,洋葱学院先后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美丽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等公益机构深入合作,已经惠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500余所乡村学校超过5万名乡村教师。

 

    

    |对话

    -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

    - 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

 

    当代乡村教师教学和师训的痛点

    新京报:目前乡村教师在教学上的痛点是什么?

    杨临风:乡村青年教师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已经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很多老教师都不一定能搞定。

    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很有限,尤其数学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可能只会拿着粉笔写、看着教参讲,当学生听不明白、不感兴趣的时候,老师就慌了。

    新京报:目前乡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大概是怎样的?

    杨临风:尽管和城市尚有一定差距,但硬件设备基本完善,制约乡村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优质资源和信息。虽然大部分乡村青年教师具备日常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但毕竟受环境的局限,信息获取上难度会大一些,他们得到的优质信息是不够的。

    从专业性上来讲,信息化教学强调几个能力的综合,一是对学科内容本身的理解,二是对教学法的理解,第三才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乡村教师缺少这样可落地的方案。

    新京报:洋葱学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杨临风:我们会尽可能将信息化资源、软件、平台、工具、培训结合为一体给到教师,让他们能够用起来,手把手教他们能够落地的框架和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常态使用。基于这些,我们再去培训他们一些稍大一点的方法论,教学流程整体是什么样,课堂环境应该怎么设计等等。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播放我们的视频课程,每个视频只有5~7分钟,但这一小部分内容对于点燃学生的兴趣,以及打通一些关键的、难于理解的部分是很有用的。播放完之后,老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与学生互动,这样学习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新木桶理论下的教育公益

    新京报:“新木桶理论”在“青椒计划”中如何体现?

    汤敏:“新木桶理论”是把每一个公益机构看成是一块木板,每个公益机构把自己的最强项拿出去跟别的机构合作。我们联合了国内30余家优秀教育公益机构、企业、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加计划、洋葱学院等社会跨界资源,让每个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作用,为乡村青年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的、社群化的系统性培训,并持续提供其他相关支持。

    新京报:培训周期一年结束后,持续性怎么实现?

    汤敏: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社群,青椒和洋葱都在做老师社群。这些老师们需要沟通的平台,包括在资源使用、技术操作,也包括知识交流。

    杨临风:我们会在群里定期做一些活动,另外老师们会不断有问题提出来,我们有专门的助教团队,目前团队4位工作人员专职跟踪指导,随时提供服务。群内老师们互相回应和支持也很重要,每个老师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运用互联网方式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汤敏: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根本培训不过来,且成本非常高、能覆盖到的范围也有限,很多教师是轮不到的。“青椒计划”是链接了全国顶尖的教育资源,专为特岗教师设计的课程,免费提供。互联网一个好处就是共享,不管是几个、几十个老师,还是几千、几万个,都能够大面积覆盖。

    杨临风:专业赋能可以通过更快速和更便捷的方式来实现,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手段放大它的价值。如果一个很好的方案能够改善现状,我们就希望这个东西赶快铺下去,让它帮助成千上万的乡村教师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未来教育新理念新形态

    新京报:充分利用资源后,老师节省的时间要做什么?

    杨临风:其实,“讲”只是教学其中一个环节,讲完了要交流观察,要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这一系列环节都很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节课45分钟全都是老师在讲。现在这个环节用更高质高效的方式来进行,老师就可以去做那些原来没时间做的事。

    老师的功能不应该局限教学上。未来的教育,凡是重复性的东西都交给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去做,人只做创新性的东西。这种方式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他们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其实对老师来说难度比“满堂灌”要更大。打个比方,我们更希望把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升级为“导演”,而不是降级为“演员”。

    新京报:乡村教育如何弯道超车?

    汤敏:越是贫困地区越应该率先推广教育信息化,推广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呆一辈子,学习能力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会让孩子一辈子受益。

    现在城市里越是好的学校,教育理念、软硬件越是先进,而农村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样差距越来越大,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要依靠全新的方式来改变农村的教育。只有运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方式,城乡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大,才有可能缓解。

    新京报: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指什么?

    汤敏:目前的分班教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未来社会需要创新,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是传统教学方式教不出来的。过去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这就需要组织教育流程的重构。

    在做教师培训的过程当中,也在慢慢地渗透这些理念,一下子走到最前沿不现实。但要尽可能推广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新的模式,让他们10年、20年以后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原标题:教师成长新路径:用互联网手段带乡村教育“弯道超车”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79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