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举办“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

2020-12-31 09:36
来源: 浙江文史馆
作者:

    

    1227日上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文联指导,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浙江省政府副省长成岳冲、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等领导出席仪式,并共同启动展览。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文旅部科教司,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文史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台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文联、省能源集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文史馆,杭州、宁波、绍兴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单位领导,以及浙江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中国美院师生、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基层同志和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展览还特别邀请到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教授,国家画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省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专家。

    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中国文联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许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和艺术家代表、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院教授卓鹤君上台致辞。开幕式由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主持。

    王永昌馆长对此次展览获得各方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他指出,展览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诗路文化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对文化赋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老中青”相携,为诗路文化带建设奉献了艺术精品。省文史馆将继续以“文史浙江”重要展示窗口为目标,汇聚起文史人的力量,为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许江主席认为浙江山水对中国文化有淘养之功,山水与书画映照。艺术家们应兴发时代的勃然诗性,逐迹而行、尽心而歌,为时代添加好的笔墨,为人民图画新的华章宏幅。

    高世名院长表示唐诗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情志与灵魂,三代学人走访诗路,通过作品呈现所见所感所得所思。中国美院将与省文史馆一起持续推动唐诗之路研究创作,“更往深山深处行”。

    卓鹤君馆员围绕“艺以道传,更以心传”,提出艺术创作需交融创新、用“心”探索,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创作,是技艺和文脉的传承,更是“心”的传承。

    “唐诗之路”概念为绍兴新昌唐诗研究者竺岳兵先生提出,1993年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定名。浙东唐诗之路,主线自西陵渡口始,由浙东运河入绍兴,经曹娥江转剡溪,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支线有二,东向余姚、宁波、舟山,西南向诸暨、金华。据考证,有400多位唐代诗人游弋于浙东,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2018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202010月召开了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浙江省文史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联合中国美院推出“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助力诗路文化带建设。    

    本次展览展出了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中国美 院师生老中青三代近千人,历时四个多月、行走数千公里创作的20多个门类500余件作品。作品围绕浙东唐诗之路“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主题展开,通过书画、摄影、声音艺术、交互装置、多媒体展演以及丝绸、越窑青瓷、茶叶、古琴等方式展现。馆员(研究员)还以50首诗路唐诗为题材,联合创作了书画册页长卷—《诗心自在山水间》,将浙东唐诗之路自然与人文之美透过笔墨鲜活表达。立足文化赋能,馆员老师们活化传统越窑青瓷技艺,将书法、国画、篆刻融入青瓷创作,让文化“活”起来,让越窑青瓷“年轻”起来……展览融合了传统和现代艺术,立体式地推广展示唐诗之路文化,以期挖掘并最大化地呈现浙东唐诗之路“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彰显浙江“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95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