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几度依旧在 ——在湖州菱湖寻访徐森玉故居

2021-04-30 16:25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被誉为“中国文物保护神”的徐森玉(1881—1971)是湖州菱湖人。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秘书长、副院长等职,1949年后,曾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博物馆首任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馆长等,实际上是上海文物界的掌门人。由于他在文物考古方面的巨大贡献,周恩来多次称他为“国宝”,世界文物考古学界于2001年追授他“世界十大文物考古学家”的殊荣。

  清光绪七年(1881)7月23日,徐森玉出生于湖州菱湖镇,八岁丧父。有兄弟三人,兄守之,名鸿猷,弟鹿君,名鸿宾,徐森玉本名鸿宝,字森玉,后以字行。年幼的兄弟三人,由母亲带领,投奔一位在九江当知县的叔叔。其母出自湖州织里晟舍闵家,闵氏世代以刊刻古籍为业,尤其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闵版套色刻本风行天下,其中闵齐伋的五色套印技术独步海内,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印刷技术。母亲闵氏亦能刻版印书,徐森玉耳濡目染,很早就接触版本之学。后入白鹿洞书院,从学者于式枚学习,贯通经史,尤工骈俪,打下了扎实的文史哲基础。后又入山西大学堂研读化学,接触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并与学友同编《无机化学》《定性分析》等书,被称为“奇才”,求学期间,他受到时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宝熙的赏识,了解了许多收藏鉴赏的知识和掌故。徐森玉后来能成为一代古物鉴定大师、金石学、版本学和目录学专家,得益于年轻时期的刻苦钻研,广泛涉略,以及独特的人生际遇。

  徐森玉离开家故乡菱湖后,一直在外奔波,即使定居上海后,因公务繁重,也没有回到故乡探亲访友。三兄弟中,徐森玉定居上海,小弟徐鹿君远赴香港,只有老大徐鸿猷回到菱湖祖居定居下来,并终老于此。在《“寻梦菱湖”468》中,一篇蔡文莉的文章《徐家花园:一个时代的印迹》叙述:“徐森玉和徐鹿君之后都到了上海和香港,我的太公在我外公三岁时就英年早逝了,留下孤儿寡母,因此,我的阿太,我妈妈他们都叫她爹爹娘姆,应该是既当爹又当妈的意思,一个称呼里藏着一个旧社会女人独自扶养孩子的多种不易。”在她所列的世系表中,徐森玉三兄弟的父亲是徐家花园始祖,以典当兴家,徐鸿猷在表中名为徐庆衍,有子徐维醒,也就是作者的外公,配倪金枝,生有三儿两女,既徐志坚、徐志刚(女)、徐志汉、徐志豪、徐志杰(女),作者是徐志刚的女儿。徐维醒的经历,在她的文中也有叙述:“外公自幼丧父,在他的成长史里是个很大的缺憾,开过金铺,日本人来了,为躲避战乱,后来举家去上海,做过洋行的职员,也做过小生意,勉强维持生计,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婆带着子女回到徐家花园,靠着出租祖上的房屋来度日,因此我们有了一些后来比亲人还亲的邻居——当年的房客,后来我唤作高家外婆、阿伟外婆、阿太等等的‘亲人’,一直是我记忆里最温暖最亲切的回忆。”

  在作者的叙述中,徐家花园和部分徐家祖居卖给了企业家章荣初创办的菱湖丝厂,时间是在民国时期,徐家花园又分为两个花园——南园和北园,“南园平时戒备森严,一般是进不去的,只在重要的日子开放。北园,是人们常常休息的地方。小时候,妈妈他们在凉亭里纳凉,端着碗吃饭,在亭子的石桌上写字,在假山里捉迷藏……妈妈现在还常常说她们花园里的银杏树、枣子树,还有芭蕉树、石榴树……”其中还有一棵五六人才能合抱的古银杏树,在20世纪50年代末被砍掉,树根被用来炼钢了。

  在菱湖浙丝二厂(即菱湖丝厂,现属湖州丝绸之路集团)厂区东南角,曾有一座六开间,两层楼的中式建筑,坐北朝南,两边还有一个两层的走马楼式长廊。它的平面呈“L”型,东面和南面是围墙,中间又是一个花园,这是徐氏祖居的一部分,曾是丝厂托儿所和医务室的办公用房。在蔡文莉的文章中也提到这座建筑:“妈妈念了没几年书,作为家里的长女,早早地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进了菱湖丝厂工作,把挣来的钱交给外婆,能干的外婆精打细算,用这点钱抚育妈妈年幼的兄弟妹妹,来撑起这个家!小时候,常常去妈妈丝厂里,在丝厂自办的托儿所、幼儿园里上学,在徐家花园的亭子和假山上玩耍,在那个被丝厂作为医务室的当年的徐家花园里玩耍。记得我以为的医务室,当年的徐家花园,有长长的回廊,室内很敞亮,楼梯很宽,房间一个一个很多很多。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妈妈的家,妈妈之前从来没有告诉过我。”笔者2006年为写作《从苕溪到黄浦江——话说湖州上海两地之缘》一书,曾和同道一起到菱湖寻访徐森玉故居,当时这座两层楼的水泥建筑还在,后来因为白蚁蛀梁被拆除。为什么徐氏故居是水泥建筑?据了解,是当时利用老屋的木头柱子和梁架,敷上水泥而成了一座现代中式建筑。

  徐氏祖居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故而其中的一条弄堂以徐家弄命名,从菱湖丝厂的老厂门出去就是徐家弄,徐家弄两侧的房子都是晚清建筑,基本保持原样。在徐家花园西侧有一座两层楼的老建筑,是走马楼结构的晚清四合院,雕梁画栋,有一偌大的天井,曾经作为丝厂的招待所,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这里也是徐氏祖居。从徐家弄左转大概50米,有一座三进深的晚清建筑,铭牌是“五桂厅2号”,这里也是徐氏祖居,目前是湖州市文物保护点,说明牌上写着:“湖州市历史建筑,五桂厅徐宅,地址:南浔区菱湖镇北栅社区五桂厅2号,宅第民居类建筑,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分列两条轴线,均为三开间三进深建筑,屋顶为硬山造,用阴阳瓦,正厅两山用马头墙,用材考究。”五桂厅徐宅边上就是朱宅,附近有沈大兴弄和杨家弄。杨家弄有现代抗日英烈、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的故居,其夫人是严幼韵,后嫁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杨光泩和严幼韵生有三位女儿:杨蕾孟、杨雪兰、杨茜恩,以杨雪兰最为著名,她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直接主导别克汽车引进中国上海的项目,同时也是美国百人会首任会长、美中文化协会主席,还是许多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的推手。距徐家弄不远的人民北路241号,是著名学者任鸿隽的故居,任鸿隽是“科学救国论”的倡导者,曾先后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科学画报》等刊物,1958年任上海图书馆馆长。

  菱湖丝厂厂区现在是国家工业遗产,包括徐家花园在内,形成了丝绸产业完整产业链的工业遗址,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有关部门在调研后建议申报世界工业遗产。

  目前徐家花园还保留有假山、亭子,以及大片的树林,有芭蕉树、枣子树、香樟树、石榴树、银杏树、紫藤等,其中在东侧有一棵125年以上的银杏树,还有一棵150年的紫藤树,这些都是当年花园的旧物,树林空旷幽深,依稀能见当年的盛景。

  ——本文摘录自《西泠艺丛》总第75期“徐森玉鉴藏研究”专题,《故园几度依旧在——在湖州菱湖寻访徐森玉故居》,文/徐勇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4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