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人口数量红利在消失,但人口质量红利在上升

2021-05-13 13:11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姚景源:人口数量红利在消失,但人口质量红利在上升

  随着近些年中国出生人口减少,有关中国是否还有人口红利的争论不休。“七人普”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5月11日明确表示,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但要看到,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同时,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在姚景源看来,现在是时候重新理解人口红利。简单地说,我国的人口数量红利是在消失,但是人口质量红利在上升。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创下新高,在读博士生达到25万。在人口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受教育群体在增长,这就是人口质量红利。

  从发展阶段来看,在经济高增长的阶段我们利用人口数量红利实现了发展,现在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利用人口质量红利,这与我们的新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需求是匹配的。

  姚景源主张“机器换人”,认为这是利用人口质量红利一个很好的方式。让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发挥创新思维推动技术进步,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一旦得到大幅提高,我们就成功规避了人口数量红利减少这个问题。

  除了劳动年龄人口,姚景源认为,老龄人口也是释放红利的重要群体,我们不要把老龄化单纯当做一个包袱,如果处理得好,老龄化会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撑领域。

  现在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与过去不一样,六七十岁都还非常健康。面对这么庞大的老年人口,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提供赡养,还要考虑如何调动这部分群体。所谓“银发经济”就是挖掘老年人的消费潜力。

  但在这方面,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他以日本作比,老年人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我们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

  姚景源主张延迟退休,认为这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办法。

  “七人普”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

  但从结构上看,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姚景源认为要充分调动这部分低龄老年人,社会应该研究为这些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特别是一些重点人群,比如,专家、医生、教师、科学家和科技人员,这些人所从事的行业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他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年轻人不具备的经验积累。

  从国际环境来看,人口数量红利的减少也使得中国必须去思考如何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反映到经济上会带来劳动力成本上涨,直接推动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对一些产能过剩的领域来说,一方面销售价格上不去,另一方面成本价格在上涨,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不赚钱,甚至亏损,这和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有直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东南亚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

  对已经出现的供给替代现象,姚景源并不悲观。在他看来,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虽然低,但是它的产业链供应链是不健全的。企业在当地设厂,如果机械设备坏了,当地是不是能修理?需要一个零部件,当地是不是能提供?这些需求还是需要回到国内来满足。

  中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六稳”“六保”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保供应链产业链。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就是要把国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搞好,让整个经济能够畅通起来。这样一些问题才能扎扎实实地解决。

  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我们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这是不可比拟的。

 

  (节选自《当我们谈人口普查时我们在谈什么?》,原文刊载于新京报电子版2021年5月12日第B08版)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5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