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为祖国和平统一——纪念统一战线的楷模屈武

2021-06-17 08:55
来源: 团结报文史e家
作者: 董鹏程 董鹏志

  

  屈武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新中国成立以后,屈武在政府担任重要职务,始终心系祖国统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殚精竭虑,被赞为统一战线的楷模。

  投身革命事业

屈武

  屈武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西关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五四”运动时,屈武作为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会长,代表陕西学生赴京请愿,提出“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要求,以“血溅总统府”事件而扬名天下。随后,他赴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联代表大会,拜见了孙中山,聆听教诲,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浪潮中。1922年4月,屈武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大女儿于芝秀结婚。同年7月,屈武由天津南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不久,经李子洲、刘天章介绍加入共进社,成为骨干,并受到李大钊的教育和培养,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23年春,经刘天章、魏野畴介绍,屈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大钊、赵世炎出席了屈武的入团仪式,并发表讲话。不久,屈武又担任了北京大学团支部书记。1924年,国民党改组,北京成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李大钊亲自领导,并推荐屈武、陈毅为市党部的核心成员。1925年1月,屈武经王若飞、刘天章介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屈武在北大期间,受李大钊直接领导从事革命活动,他曾说:“李大钊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导师,他的亲切教诲奠定了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925年6月,屈武和蒋经国在北京于右任家结拜为兄弟,相交甚笃。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屈武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被中共北方区委派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同学有:张闻天、王稼祥、王明、邓小平、林伯渠、乌兰夫、杨尚昆、蒋经国、廖承志等,毕业后,屈武被保送到伏龙芝军事学院(苏联陆军大学)学习军事,与刘伯承、左权、刘云等6人同为“中国班”学员,刘云是他们的党支部书记。屈武在苏联期间,转为联共(布)党员。

  致力于中国革命解放事业

位于重庆渝中区的“小民革”活动地

  1938年,屈武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1月中旬,屈武在重庆曾家岩50号见到了周恩来时,要求恢复他的党籍,同他的同学刘伯承、左权一样一起上前线带兵打仗杀敌。周恩来对他的回答是:“我认为,以你的学识、你的经历、特别是你的关系,你的最佳位置还是站在党外,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好。这样你的贡献也许会更大一些。中国革命有多条战线,统一战线就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周恩来还说:“你同国民党上层人物有广泛联系,且有些人你关系很深,这就是你搞统战工作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你作为于右任先生的女婿,你应该爱护他,在政治上帮助他。你同蒋经国关系很深,能不能通过他来给他父亲一些影响”。从此,屈武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留在党外,在国民党统战区,在隐蔽战线从事革命工作。他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处长和少将参议,专门负责苏联顾问事务。以后又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中苏文化协会秘书长职务,并担任陆军大学教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屈武同王昆仑、王炳南、许宝驹等在重庆秘密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团结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接见包括屈武在内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负责人,毛泽东与屈武专门谈论了于右任和他的诗词、书法,还谈论了蒋经国。

  1945年10月,屈武作为国民党中央赴新疆解决三区问题和谈代表团的成员,随同团长张治中前往新疆,后任新疆省政府委员兼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市长。赴新疆前,周恩来约见张治中和屈武,要求设法营救被盛世才在新疆执政期间关押的马明方、杨之华等中共人员。在张治中安排下,屈武具体负责营救工作,经不懈努力,使被囚的131名中共人员获得自由并被安全护送到延安,保护了一批党的干部。同时取得新疆三区问题和平谈判的成功,稳定了新疆局势。

  1949年初,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派出以张治中为首的和谈代表团,屈武作为代表团的顾问,随团赴北京进行谈判,为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签字后,回到南京复命的屈武受周恩来、张治中的委托辗转赶赴局势复杂的新疆迪化,以国民党新疆省政府委员兼迪化市市长的身份全力策划新疆和平起义。新疆和平起义,从开始酝酿到最后实现,经过了半年复杂的斗争过程。在紧要关头,屈武几乎断送了性命,幸亏陶峙岳将军的大力援助,才免遭反动派的毒手。屈武经历千难万险终促新疆和平解放。新疆解放后,屈武被任命为新疆省政府委员兼任迪化市市长。

  心系祖国统一

  1950年3月初,屈武在西安参加完西北军政委员会会议后,遵照周总理指示,即从西安直飞北京,被周总理任命为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参事室副主任,立即投入到繁忙的革命工作之中。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同屈武谈话时说:“现在可以恢复你的中共党籍了,我即请李克农、徐冰二位同志介绍,经刘少奇同志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后,屈武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国家建设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文革”中,屈武遭到严重迫害,多年身幽囹圄,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表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坚强的革命者的凛然正气。

  1952年,屈武经梅龚彬、许闻天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民革工作期间,为民革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对民革的成长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一直从事着国际和国内的统一战线工作。为了祖国统一,屈武曾秘密斡旋国共第三次和谈。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海峡两岸的最高层都有加强互动互信的愿望,都在寻找最合适的中间联络人,香港知名人士无疑成了双方都在试探的焦点。屈武当时在政务院和全国人大任职,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屈武时常有机会和周总理在一起,周总理多次与屈武专门谈到第三次国共合作问题。还让其通过各种关系,尽快与海峡对岸的于右任及蒋经国取得联系,以便加强信息互通。屈武一直秘密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1955年,蒋经国派人到香港,委托著名学者、教授、作家曹聚仁与邵力子私会,探寻海峡两岸和谈事宜,传递友好信号。此后,曹聚仁为此事奔走于北京、香港、台湾之间。曹聚仁每次到北京,都是由屈武出面接待的。

  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几次接见曹聚仁,接见时屈武都在座,他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参加者。周总理也在公开场合发表了愿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讲话,经过几次秘密接触,和谈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为了促进和谈早日实现,中共中央决定屈武和徐冰为中共方面和谈代表,拟定于1958年初赴澳门与台湾的代表蒋经国进行谈判。后因特殊情况,此事终未实现。1975年,周总理在医院病床上,还派罗青长找屈武谈话,了解有关台湾工作情况。周总理关心台湾统一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屈武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屈武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任政协祖国统一工作组组长,更加积极地投入促进祖国统一工作之中。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屈武多次主持孙中山先生的各类纪念活动,为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孙中山、促进祖国统一,发表了大量讲话、文章,接待了大量的参会宾客。尤其是多次接待台湾来客和发表对台讲话,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多年以来,屈武在全国政协、民革中央等有关会议上,就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祖国问题,作过多次重要发言。1990年6月,屈武在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第十一会议上又一次发言,他说:只要人民需要,我愿意不辞老迈,继续为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而竭尽自己绵薄的力量。他的发言被《人民日报》《团结报》、香港《大公报》等刊登转载,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屈武晚年曾多次表示:过去中共和国民党和谈,我是国民党和谈代表团的顾问;现在,要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不要把我这个老头子忘了,我愿做中共代表团的顾问。他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方式,为两岸的接触和交流出谋划策、不遗余力。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他一次又一次深情地向海峡彼岸的蒋经国等国民党故交旧友发出真挚的呼吁,迫切希望蒋经国抓紧时间,果断决策,争取在有生之年打开和平统一之局面。并愿不惜以年届九十高龄之躯,率先赴台探望交谈。其间最有影响的就是屈武三致蒋经国信、电和替蒋经国为其生母扫墓。

  198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五十五周年之际,屈武给蒋经国写了一封长信,他在信中首先写道:“忆赣南相聚,老弟曾谓‘羽毛未丰,不可高飞’,今高飞之势已成,建千秋伟业,青史留名,此其时矣”。“顺应潮流,体察民意,果断抉择,时不我待”。

  1983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刘斐逝世时,屈武致电再次督促蒋经国及早决断,共谋统一大业。电文中写道:“窃思兄弟阋墙,非国之福,偏安一隅,终非长策。为吾弟计,莫若顺应民心,握手言和,共竟祖国统一之伟业,同造中华兴盛之宏图,如是则吾弟必将以不世之功而名垂青史。”

  1987年6月,89岁高龄的屈武重访蒋经国的老家奉化溪口,在蒋经国生母毛氏夫人墓前献了花篮并留影,尽兄弟之谊,了却了蒋经国数十年来的心愿。屈武还对《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谈话,希望蒋经国能回到家乡,亲自为毛母扫墓、祭祀。

  1988年1月14日,蒋经国突然病故后,屈武深为震悼,很快给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发去唁电。屈武的唁电和中共中央的唁电一起通过电台以突出的位置不断播放,并在《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报纸上以显著的版面刊登。屈武的唁电除了发自肺腑的哀悼,还肯定了蒋经国为松动两岸关系所作的努力。唁电发出后,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香港《新晚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是“公谊私谊,尽在其中”。当看到两岸交流日益增多,屈老感到由衷的高兴。

  1992年6月13日,94岁高龄的屈武走完了他富有传奇色彩、叱咤风云的人生旅途。为了祖国统一,他在遗嘱中写道:“我只有一个愿望,待到海峡两岸人民团圆那天,请你们为我斟上一杯茅台酒,让我在九泉之下分享祖国统一的欢乐。”临终遗言,感人肺腑。

  在纪念屈武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他被这样评道:“屈武同志这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奋斗不止,心系中华振兴,魂牵祖国统一精神,十分令人感佩。屈武同志经受了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从一名真诚的爱国主义者成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哲人其萎,风范永存”。

  屈老走了,但他那“两岸同胞团圆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遗愿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他必然会名垂青史,激励后人。他那满腔的爱国赤城,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旗帜鲜明的原则立场,刚正不阿的性格,丰富的政治阅历,宽阔坦荡的襟怀,诚信重谊的人格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作者系屈武曾外孙)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0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