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邓锋:展壮丽党史 铸时代画魂

2021-06-30 09:3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以大美丹青展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浓墨重彩地抒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绘就了气象万千、壮阔恢弘的时代画卷。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以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展览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形象课堂,也是典藏活化、以美育人的有力举措,更是美术与新时代同行的生动写照,本版刊发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和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邓锋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撰写的评论文章,以期对在美术画卷中感受党的百年辉煌、推进美术创作攀登艺术高峰有所启发。

展壮丽党史  铸时代画魂

薛永年 邓锋

  为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日前隆重开幕。该展览以中国美术馆以及全国相关美术机构的典藏为主,并汇集新时代以来的主题性创作,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各艺术类型作品420余件,分为序篇和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迈步新时期、奋进新时代4个篇章。展览以大美丹青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以浓墨重彩描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时代经典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形象课堂,也是典藏活化、以美育人的有力举措,更是美术与新时代同行的奋进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一以美展方式学习党史的创举,既形象地展现了百年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也以经典的艺术创造反映了党领导下的美术业绩。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不仅成为美术家笔下的视觉史诗,成为蕴藏着力量与智慧的历史镜鉴,而且党的引领不断为美术发展指明方向。一代代有觉悟的美术家总是将自己的艺术人生与党的伟大事业密切结合在一起,感受时代、肩负使命、引领风气,以真情实感和精湛技艺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民族气派和时代气息的传世之作,如延安新兴木刻版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与革命历史画创作,以及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一系列“美术创作工程”。惟其百年美术的成就,是在党的培育下取得的,其中许多经典美术作品,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做到了史实与艺境合一,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革命精神,使共产党人的精神信念与智慧品格在美术创作艺术的审美和情感温度中得以彰显。此次展览不仅仅是“美术中的党史”,也是“党史中的美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美术所呈现的审美史。我们还可以通过此次展览,总结宝贵经验、不断砥砺奋进。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美术也面临着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如何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转化外来艺术成果的问题。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紧紧抓住“艺术为什么人”和“怎么为”的问题,指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任务,深刻论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而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探索了新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进一步制定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为美术发展开辟了划时代的创作道路。

  新时期的美术,有了新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曾多次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此次展览中的老一代作者,有不少这样的先觉、先行、先倡者,创作的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经典,如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的“新中国画”,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油画家在现实主义和民族化方面的开拓探索,刘开渠、滑田友等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卓越贡献,还包括从延安走出来的古元、李桦等一大批革命版画家群体。

  在党史中的美术里,许多是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这些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每幅固然有各自的立意,但整体而论,都贯穿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题。主题性美术创作之称,自上世纪50年代从国外引进,主要指称情节性、叙事性的写实作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与研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机制,产生了一大批主题性的经典美术作品,普遍具有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深度、感受时代脉搏的精神力度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厚度。所涉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人物塑造与情节构置的关系问题,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结合问题、群体意志与个人风格的同构等,这些问题经过前辈美术家的实践与思考,凝结为宝贵的经验。时至今日,仍然提供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新世纪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重新获得空前发展的大好契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创作工程”和“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先后汇聚美术界老中青三代美术家,创作了一大批鸿篇巨制的美术佳作。这些创作凝聚了历史学家、党史专家、美术史论家与美术家的真知与睿智,并转化为辉煌壮丽的画卷,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一直走向当下,传递民族精神、讴歌革命征程、反映伟大成就,描绘时代新貌,以视觉史诗的方式,强化历史记忆、增进文化自信、传递精神能量,深化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精神取向,开拓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题材领域,丰富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形式风格,建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和现实的精神家园。

  这些作品同时具有纠正当代美术创作曾经出现过的重视觉、轻心灵,偏浅吟低唱,忽黄钟大吕的偏向,推动了当下的美术家重树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体现出文化的使命感和历史的责任感。当然,主题性创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怎样更好地把握现象与本质,区分细节与大要,使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结合为一,怎样恰当利用现成图像而不忽视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形象,如何处理好历史伟业与时代精神的共振,如何将集体意识与个人情感融汇得更好等。这既需要当代美术家充分认识创作中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也需要向已有的经典学习,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扎根时代生活,不仅“身入”,而且“心入”“情入”:把投入主题性美术创作视为思想提升的课堂,通过创作工程的锤炼进行自我教育,真情饱满地回应时代与历史的召唤,在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的同时做真善美的追求者与传播者。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相信通过此次展览,美术界同道将在学习党史、回顾经典中不断奋进、不断提升,攀登高峰,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以时代画卷铭载百年征程

于洋

  在举国上下共同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展现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的美术展览在各地陆续举办。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展览之一,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自开幕以来便受到各界关注。展览既是对于党史题材既往经典作品的汇聚梳理,也是对于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某种意义上更凝聚展现了几代中国美术家们发掘时代内涵、表达艺术理念、拓展美术本体语言的心路历程。

  正如展览主题所标示的,通过展开呈现党史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时代画卷”,这次大展以视觉艺术的形式为观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到历经风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百年奋斗历程。整体看来,展览主要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经典与新创的同场展出和有机结合,革命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的兼容并包。此次展览依时间发展线索,设置了序篇和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迈步新时期、奋进新时代4个篇章,汇聚呈现了中国美术馆及相关美术机构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和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党史题材及现实题材作品420余件,以美术作品的专题展陈,分别展现了人民解放、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4个历史时期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中国美术馆经典馆藏与新时代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相结合,特别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推出的现实题材作品,赋予了展览以“从历史中走来”的深沉语境和“进行时态”的生动意味;另一方面,展览以中国美术馆以及全国相关美术机构的经典藏品为主,更好地实现了公立美术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社会价值。如在表现党史题材的经典作品中,从颜文樑的《南湖》、靳尚谊的《瞿秋白》、钱绍武的《李大钊纪念像》、潘鹤的《艰苦岁月》,到方增先的《说红书》、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从吴为山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王少伦的《1978年11月24日·小岗》、丁一林的《科学的春天》,到黄永玉的《我的祖国,我的人民》、李传真的《夕阳欢歌》……可以说,经典作品与新创作品的同时出场,既在党史文脉的时空呈现上顺应了社会时代发展的规律节奏,也在学理上丰富拓展了党史主题美术创作的内涵与外延。

  其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写实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探索。如何以艺术化的手法讲述呈现重大社会历史主题,一直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难点与焦点之一。在这次展览中,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美术作品中,以特定意境喻呈时代转折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如张法根的《希望》、彦涵的《春潮》、詹建俊的《高原的歌》、徐文华的《晨》、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王岩的《春风吹来的时候》、李振飞的《春天的细雨》,都以抒情性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充满寓意的形象瞬间。很多作品以具体图像譬喻闳阔的社会主题,或以激越壮阔的视觉叙事呈现大时代的家国意象,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周韶华的《黄河魂》、冯远的《星火》等;或以城市景观和人物形象呈现新时期都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如韦启美的《新线》、蔡超和蔡群的《顶梁柱》、李世南的《开采光明的人》、郑艺的《炽心已飞》、代大权的《建设者们》;或以叙事性图像展现新时代民众安居乐业与扶贫攻坚主题,如张见、齐鸣、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的《助梦》,蔡超、边涛、李鸿莉的《高铁进山啦》,来源的《中国玉麦》,王奋英的《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陈树中的《俱欢颜·安居》等。

  其三,多元视觉叙事手法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守正创新。展览作品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美术门类,在作品图式的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形式创新的特色。如在展览中,一些作品采用三联画的形式,在强化画面视觉冲击力和秩序感的同时,也实现对于主题氛围的烘托,特别是在表现军事题材的作品中,王朝相、杨冰莉、程建利的《北疆卫士》及何军的《也门利比亚撤侨》、周长春的《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等都以三联画的形式凸显了人民军队庄重、威武的气势;而何家英、张见、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的《欢乐春节》,则通过三幅画面的连续并置加强了画面的喜庆氛围;一些版画作品也采用三联画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黄启明的《深圳速度,日新月异》、沙永汇的《天下飞梁——港珠澳大桥》和《凤凰展翅——北京大兴机场》等。展览作品在对于既往固定题材风格的作品遴选上也有突破,如在中国画作品中,除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重头的人物画之外,山水画和花鸟画显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寓兴特色。展览中山水、花鸟题材作品除了齐白石的《和平万年》、徐悲鸿的《奔马》、石鲁的《南泥湾途中》、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潘天寿的《江山如此多娇》、北京画院花鸟组集体创作的《东风吹遍百花开》、关山月的《俏不争春》等近现代美术史经典名作之外,贾又福的《太行丰碑》、程大利的《祁连风骨图》、祝大年的《玉兰花》也通过山水、花卉意象的艺术表达,呈现出充满诗意的革命意象。

  其四,中青年作者渐成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力,显现出可贵的创作活力和探索精神。展览作品中很多作者,都是来自专业美术院校、综合大学美术院系的中青年教师和各地画院的中青年画家,他们通过对于中外经典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经验的汲取学习,不断探寻以视觉语言表现革命历史与社会现实主题的方法。中国画作品如陈治、武欣的《春的消息》和孙震生的《雪地情》,油画作品如商亚东的《最美太湖水》、董卓的《国家的脊梁》,雕塑作品如焦兴涛的《烈焰青春》、李鹤的《硝烟中的身影——李延年》、李继飞的《受阅女民兵》,都呈现出中青年美术创作者对于生活观察的敏感,和对于艺术创作勇于开拓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可贵的“青年精神”“青春状态”,还贯穿于此次展览中有意选展的一些经典作品的画境之中,如林宏基的《烽火少年》,秦大虎、张定钊的《在战斗中成长》等老一辈画家作品对于烽烟岁月中青年意象的展现,也以其诗意的青春气息和对于未来的憧憬,暗合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的时代寓涵。

  画卷是铭记历史、和鸣时代的最好方式,更是承载党和国家百年发展历程的最富诗意情怀的视觉篇章。正是这些源自不同时代的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不断挖掘和表达着每个时代的精神内涵,描绘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气象,同时也在升华着我们对于革命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认知与情感。也正因如此,那些珍贵的画卷直至今日依然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保持着时代的温热,并以艺术特有的方式,不断感染和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一位小观众在“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留影

  “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本版摄影:陈曦)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