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捐献传世第一字帖

2021-07-07 17:31
来源: 团结报团结网
作者:

 

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向友人问候疾病的一通信札,因为其中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而得名。此帖书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纵23.8厘米,横20.5厘米,有9行84字,字体为草书,运笔古雅,笔意婉转,笔道苍劲有力,运笔朴质古雅,章法潇洒率意,风格平淡质朴,妙趣天成。此帖是我国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天下法帖之祖”的美誉,曾著录于北宋《宣和书谱》之中。201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就有陆机的《平复帖》。

  《平复帖》在清代为皇家内府所收藏,乾隆皇帝将此帖赏赐给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此帖为恭亲王奕訢收藏。1937年初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溥儒因为家庭开支入不敷出,母亲的医疗费又无处筹措,不得不将《平复帖》拿出来变卖,以解燃眉之急。当时日本人欲出资购买,为避免国宝流失,张伯驹闻讯后,通过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傅增湘撮合,最终以4万大洋购得此帖,此事一时传为佳话。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京,为了防止日本人抢夺,张伯驹和夫人潘素偷偷将《平复帖》缝在被子里带出北京。

  张伯驹是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家境殷实,琴棋书画皆精,与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的文化修养极深,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家于一身,所收藏的文物均为上品,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宋代黄庭坚《诸上坐帖》、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图卷》等。

  张伯驹在收藏《平复帖》以后引起各方势力垂涎,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被绑架,绑匪提出要以200根金条赎人,意在逼出《平复帖》。张伯驹告诉夫人潘素“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后来潘素变卖首饰凑足40万大洋,才得以将张伯驹赎出。张伯驹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身世钩沉,贪官污吏见得多了,所以新中国建立后他心甘情愿地为万象更新的新生的共和国做贡献,将所收藏的各类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在1956年将《平复帖》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迫离开北京,生活没有着落。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看到张伯驹赠送的挽联后问到“这个张伯驹是什么人?”周总理于是向毛主席汇报了张伯驹夫妇当时的困难情况,陈毅夫人张茜赶忙插话“主席啊,他把传世第一字帖《平复帖》都献给国家了。”毛主席听后说“过问一下,尽快解决”,周总理接过毛主席的话大声说道“一定按主席指示办”,声震灵堂。不久,中央文史馆为张伯驹送来了聘书,派出所也为张伯驹夫妇办好了北京户口。张伯驹对他在“文革”中遭受的苦难从不计前嫌,说“想想陈帅,人家是开国元勋,尚能忍辱含垢,我等之人,有些不顺心的事,何足道哉。”

  《平复帖》是张伯驹的心爱之物,视若生命,珍藏多年,新中国建立后张伯驹无偿地捐献给国家,使之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重宝,这表现出张伯驹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缅怀。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3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