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我能去文史馆感觉很光荣,不想徒有其名

2021-07-29 14:40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韩轩

  □ 北晚 韩轩

  提起作曲家王立平,大家都会想到他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所作的歌曲《枉凝眉》《葬花吟》等。最近,王立平完成了一件自己觉得更有意义的事,他作为发起人兼主编的《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曲编年选》正式出版。

  这是一套从词曲视角回顾和梳理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著作,收录辛亥革命以来1531位作者的3003首作品,卷帙浩繁,共11册。从产生编纂《百年乐府》的想法到正式启动,王立平用了4年时间,从正式立项到最终出版,又用了7年。

  王立平和《百年乐府》的缘分,还要从11年前说起,那时的他已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自从2007年进了文史馆,王立平一直想做点什么,“我是一个作曲家,心里一直想留下一些让大多数人都有印象的歌。文史馆里都是文史大家,我能去文史馆感觉很光荣,不想徒有其名。”

  2010年,王立平想到,历史上有汉乐府采集民间音乐,留下了最有代表性、影响力最广泛的作品,现在还在传诵。“但后来几乎没有人再做这个事情,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的这一百年,是封建政权消亡、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的一百年,是历史上风云变幻最激烈的一百年。”王立平觉得,音乐既有歌词,又有曲调,最能反映社会的不同侧面。由于过去没有记谱法,汉乐府记录下来的只有歌词,现在有了记谱法,又遇上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没有人做点什么实在可惜。

  “我是搞音乐的,有责任让后人知道前人在中国音乐史上做了什么贡献,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后人敬畏前人,才能得到历史的教益。”很快,王立平就想到了“百年乐府”这个名字,“这件事是‘文’,也是‘史’,更是研究,我所在的中央文史研究馆正当其责。”

  要整理百年来的歌曲词谱,绝非易事,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要想好的就是收录标准,“就是那些流传最广的、最久远的、最能表现时代风貌的作品。”王立平说。

  王立平觉得,现在整理收录作品正当其时,标准和底线就是要客观全面地反映历史。“比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百年间的大事,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段历史,可以做一个审慎的回顾,我们选择的歌曲既包括正面战场,也包括敌后战场。”

  在斟酌收录标准时,他也曾思考要不要把作品是否获奖作为参考标准,“比如‘长城外古道边’,那时候哪有奖,但是这首作品的艺术性和影响力,与有奖的作品怎么作比较?所以我在开会的时候就说,我们不用艺术之外的标准。”

  王立平坦言,“做了《百年乐府》,我最大的感受是文化艺术是一条长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和局限。每个人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但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做足,就对得起自己,无愧于使命,也对得起时代。”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6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