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省政府参事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向17位新聘省政府参事颁发聘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省政府参事被称作“政府智囊团”,他们的建言献策能够直通省领导案头。
他们是谁?为什么是他们?主要做些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资深
都是各行各业“大咖”
毛伟明为王群等新聘任参事颁发聘书 刘尚文 摄
要做政府的高参,要求很高。要是各行各业、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不仅是要有单一的学科思维和局域思维,而且能站在省委省政府的层面,建言全省甚至全国的方针政策。
本次省政府聘任17位参事,其中新聘15位、续聘2位参事, 可谓“大咖”众多。
其中,15位新聘的参事,分别是——
王群:省政府党组原成员、原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原书记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彭小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原书记 研究方向:教育
罗建军:省政府办公厅原一级巡视员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徐湘平:省商务厅党组原书记、原厅长 研究方向:商务流通
谭蔚泓:湖南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生物分析化学、分子医学
万岳斌:岳阳市人大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民盟岳阳市委会原主委 研究方向:国土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
汤素兰:民进省委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 研究方向: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及写作
伍跃时:湖南新大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农业
屈茂辉: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法律
唐有根: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 研究方向:应用化学、新能源材料
张国刚:农工湖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冠心病预防和治疗
胡肖华: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法律
许春晓: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陈亮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林业、园林园艺
王仁才: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果树栽培
2位续聘参事,分别是——
谭晓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经济林
成松柳: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文化研究
可以说,这17名参事,都是各行各业有威望、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代表。
高端
在毛主席关怀下成立
在毛主席的亲自关心和过问下,1950年6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秘字第0241号〕文,呈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图片来源:湖南省政府参事室)
作为兼具统战性和咨询性的政府“智库”, 政府参事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更是在毛主席关怀下成立的。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毛主席电邀程潜、陈明仁将军进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与两位将军讨论起义将士的安排问题时,毛主席表示:我们不会忘记与我们党长期合作共事的老朋友,考虑在省人民政府、省军政委员会设参事室、参议室,使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据了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向湖南提名推荐过30多名参事。
1955年,参事室与参议室合并,参议改称参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省政府先后任命了551名参事(或参事室秘书),在全国各省参事室中人数最多。
自1988年开始,省政府参事由省长聘任,实行聘任制。省政府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选聘,也可以从中共党员专家学者中选聘。目前省政府参事编制规模控制在60名以内,实行动态管理。
实效
“金点子”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
图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智能装配车间,技术人员在生产线上装配挖掘机。郭立亮 摄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高端的人员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参事室作为政府重要决策咨询机构的地位,湖南许多重大战略背后都有参事建言献策的身影。
参事聘任制实施30多年来,广大参事为湖南发展热心奉献,坦诚建言,共提交建言文稿1200多篇,关注经济社会建设,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主法治、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仅今年以来,智囊团围绕“三高四新”战略积极建言献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申报课题60多个,组织召开座谈会40余场,开展调研30多次,《关于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与倍增路径研究》等多篇建言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并转相关市州和省直有关单位研办。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谭蔚泓、盛伯骥、罗安、李琳、徐湘平、贺清云、唐宇文等参事、特约研究员踊跃发言,分别就电力能源、县域经济、中非经贸合作、“五好”园区、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咨政建言,没有终点,新聘任参事的加入,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文/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