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著《糊涂百年:郑板桥传》再版

2021-09-08 17:18
来源: 团结出版社-微信号
作者: 忽培元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同为“扬州八怪”的金农评价: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学者康有为认为:乾隆之世,巳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评价: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

  在清代大量书画家和官员中,郑板桥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且知名度如此之高?著名作家忽培元所著《糊涂百年:郑板桥传》一书带读者一探究竟。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全方位呈现了郑板桥的精彩人生,以及他辉煌的书法、绘画艺术和其为民请命、心系百姓的为官理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如忽培元先生所言:“郑燮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又是一个士子艰难困顿的典型。他曾经自诩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我看还得再加上一个——昏世清官。这也是我热心为之立传的原由所在。”

我写郑板桥:跨越时空的艺术探索

忽培元

  公元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决定组织全国文学界和文化界精兵强将,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这套举国关注的大型文学丛书,代表当代传记文学的最高成就。我的任务是撰写郑板桥传,这为我的学习和创作打开了新视野、拓展了新领域,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项工程。回头看,就像一次孤身跋涉的文化苦旅。我为此付出不少,也收获不少。

  果然不出所料,本书首发上市后很快畅销。有人以为《糊涂百年:郑板桥传》是单写人物的与艺术鉴赏评论关系不大,这显然是只看标题没读内文的缘故。当下有一些所谓“专家”,已经习惯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且喜好发布权威言论,故难免弄出牛唇不对马嘴的笑话。文史专家王春瑜先生是中国作协为“当代作家为百名文化名人立传”的特邀历史学家和艺文大家。他素以严谨博学著称。他读了本书文稿之后,有一句评价印在原版书封底上面,他说“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这个评价当然有些溢美,我是不敢当的,但也看得出我的写作追求和着眼点所在。显然,本书写人主要是通过诗文书画的创作与鉴赏为主要实现途径,是艺术探讨和揭示艺术创作规律的。如此人物的个性化与典型化自在其中了。书中传主郑板桥与扬州八怪之所以活了起来,是因为与艺术探讨本身有很大关系。

  喜欢读史赏画谈艺,是我的一贯偏好。这三者在本书中是辩证统一的。清代众多书画家中,郑板桥和扬州八怪如同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他们风流倜傥、艺技脱俗、个性鲜明而分量很重。可惜于利益驱动之下,清代的历史与艺术评价曲解太多,演义太杂,戏说太甚,至于文艺殿堂中重量级人物更是眉目模糊不清,形象往往缺位。更何况郑板桥这个“复合型人才”,他既是书画家又是思想家和廉政官员,且长久地沉浮于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江南大地、百姓基层。同时,他又同京华上层,甚至皇亲国戚有着密切联系,可谓是横跨清王朝早期和中盛时期,游走于百姓与士子间的一位“上泽皇恩,下润民饴”的多姿多彩的、内涵丰富的典型人物。这种生活与历史的丰富与真实,奠定了人物的深刻与生动。

  从上述意义上讲,《糊涂百年:郑板桥传》是我多年学史更是欣赏书画的文学化的写真实录,是我的学艺感怀及对于艺术创作规律的理性思考结果,是继《耕耘者:修军评传》之后又一部陈情响道之长文。书中所想所思,是传主及众多关联形象成长经历与当时社会人格化的诗意的呈现,更贯穿着笔者对清代早期及中期社会及文学书画作品和艺术家心灵关照的一家之言、一管之见。从这个意义上讲,传主的好恶与情思,难免留下当代烙印和笔者显明倾向的选择与取舍。这也许正是一部优秀传记的当代价值和长远魅力所在。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传记高低优劣,由此见出分晓。

  从人物关系与书中所展现的生活画面而言,好的人物传记,都应当是群峰林立,丰富多彩的而不该是孤帆远影、一岭独秀。本书除了标题和主线,从笔墨的比重和情感焦点所指来看,都应该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处于这样的追求与构思,《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绝不是一尊孤独的个人雕像,而是主体雕塑与群雕的有机结合。

  明末清初,是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又一金秋时期。整个书苑画坛,经历了盛唐与大宋群峰林立的一片繁荣之后,元代赓续受阻劲风渐远。明清以降,次第陷入固步自封,过于拘泥技巧和效仿大家的媚俗油滑之风日盛。流弊所置,画坛停瑞,不少画家苦闷徘徊。书画创作如何破舀,创新之路何在?也就在此时,郑板桥及扬州八怪如新篁破土、拔地而起。他们以自由活泼、充满个性的笔墨造形,为沉闷画坛带来了浓浓生机,令人耳目一新。我之所以果断选择为郑板桥及扬州八怪立传,正是出于上述认识,出于对革新者的热爱和对其艺术创造的尊重。

  郑燮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又是一个士子艰难困顿的典型。他曾经自诩: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我看还得再加上一个:昏世清官。这也是我热心为之立传的原由所在。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的文学性,决定了它的艺术鉴赏价值。名曰文学传记,亦可视为历史小说来读。历史文献提供了人物与故事的骨架脉络,文学手段则赋予其生命基因,令人物复活起来。这,即是文学功能的神奇所在。正因为如此,本书初版才有资格走下束之高阁的所谓“学术殿堂”而迈进大众阅读视野,成为各类读者热切欢迎的畅销书之一。有一年,庞大的郑氏家族在河南郑州举办一年一度的“郑氏国际文化交流年会”,会上一次购买本书两千册,并特邀作者现场签名。与会代表人手一册,并把该书研讨会作为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会上郑氏家族当即决定捐资修建“郑板桥纪念书院”。一本写古人的书,能够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可见文学的魅力不可估量,她一下子就把一个逐渐远去的模糊背影活生生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让僵硬呆板的文献资料与零星虚幻的口头传闻变得温暖生动起来,成为了完整真切、血肉丰满的文学典型。难怪《郑板桥传》首版五年多,未曾淹没于浩淼丛书之中,热情的读者在网上为她点了“五星”,并留有大量的微评赞语,成了一本阅读热销之书。

  在清代大量书画家和官员中,郑板桥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且知名度如此之高?无疑首先得益于他大量传世的精美书画作品。他的书法融古而不泥古,“六分半书”独树一帜,成为书坛一绝。论画,他的小写意水墨丹青则以书法入画,写尽幽兰清韵、劲竹风骨及奇石神髓。在浩若烟海的清代书画中,挟风带露,震响而来。他把墨竹写到极致,令幽兰大放异彩。然而如果仅仅如此,或许他也很难成为家喻户晓。除了是书画大家,对于寻常百姓而言,郑板桥更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一名令百姓世代怀念的好县令。为了创作本书,笔者曾经多次到江苏兴化和扬州,河南范县、山东潍坊等地采风体验。前者是他的生身之地、成长之所,后者是他为官之地、亲民之所。笔者所到之处,都有民间自发为他修建的纪念馆,也有他大量亲民爱民的故事流传。他在当地民众中口碑很好,这就像他笔下的兰竹,生根于泥土,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二十多年之后,仍然鲜活宜人,郁郁葱葱。足见是他的人格魅力,成就了他的艺术,更决定了他的画品与人格的不朽。这是一个专业书画家所不能获取的境界与殊荣,亦是一位普通县令难以赢得的影响和声望。

  在清代海量书画家和众多官员中,能够称得上思想家者极少。三百多年后,郑板桥以思想家的姿态卓然耸立,与同时代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比毫不逊色。他的思想之一,是为官的“民贵理论”与“公仆意识”。这在封建社会,是极高的哲思官品。这些思辨,不仅留存于他的大量文章书信和题画诗及词赋小唱之中,更体现于他的施政理念、举措与执政实绩中。另外,郑板桥的思想,主要还体现于他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刻理解阐述和艺术创新自觉的刻意追求中。由于他的理论学说、艺术感召和潜心践行,吸引团结了一大批中青年画家,逐步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扬州八怪”创作群体和卓尔不群的独立画派。“扬州八怪”,以其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力,把清代日趋衰微的绘画,导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开拓了清中晚期的创作繁荣局面。他的忠于生活和敢破常规、锐意求新求变的创作思想,成为了画坛旗帜。全面探索和呈现郑板桥思想,无疑是本书的另一重要内容和一大亮点。

  郑板桥要还活着,应该是327岁了吧。记得当年到兴化,到扬州,到范县到潍坊采风走访,说到关于郑板桥话题,无论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才是真正的名人,我想,才称得上影响深远。上述各地,都引为自豪地把郑板桥作自身的文化标识,当作了宝贵文化遗产。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就人们耳熟能详的独辟蹊径的艺术影响力和亲民爱民之政声而言,他老人家的确还活着。难怪在撰写本书的日子里,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一闭上眼睛,他老人家就活脱脱站立在你面前微笑点头。即由衷感到我们经历相似,爱好相近,思想相合,感情相吻,心灵相通,成了真正的忘年之交。感觉他老人家并未远去,曲终而韵续,梦醒则魂逸。有幸成为本书作者,是同板桥老人的一次神交,把其中的故事讲给读者,显然是为的责任和义务。感谢团结出版社慧眼识珠,给予本书以重新出版的机会。

  作者简介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现任国务院参事。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6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