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解读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吹风会 姚景源特约研究员与记者交流

2021-10-19 10:00
来源: 国新网
作者:

  

邢慧娜(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今天上午我们举办发布会,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数据。今天下午,我们又举行吹风会,主要是对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进一步解读。今天的吹风会邀请到两位专家,他们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先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先生。下面我们先请两位专家介绍一下他们对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的一些看法,再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姚景源先生。

  2021-10-18 15:00:31

姚景源(徐想 摄)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按照经济学原理讲,把握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就是要把握四大指标:第一是经济增长,第二是就业,第三是物价,第四是国际收支。

  第一是经济增长。从前三季度来看,经济同比增长9.8%。大家知道,李克强总理在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今年的增长目标是6%以上。IMF最新预测中国经济增速是8%。我估计今年全年可以实现8%左右,应当说,从增长速度看在我们预期范围之内。

  第二是就业。前三季度新增就业1045万,实现了全年目标的95%。现在我们调查失业率,前三季度是5.2%,比去年同时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是5.5%,目前还是低于设定的预期目标。农民工就业情况也很好,前三季度新增加农民工就业351万人,大体上和2019年水平差不多了。

  第三是物价。年初和去年年底时,相当数量的同志担心今年通货膨胀。但是从今年实际看,1-9月份,CPI上涨0.6%,总理年初定的目标是3%,应当说物价总水平处在低位平稳。

  第四是国际收支。关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相当数量的同志或者专家学者都没有预料到中国进出口贸易能保持这么好的增长状态。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总量283264亿元,达到历史较高点。再来看结构,出口同比增长22.7%,进口同比增长22.6%,进出口基本平衡。1-8月份实际利用外资7580亿元,同比超过20%以上。

  从这四大指标看,一是中国经济在整个设定的增长范围之内,二是在去年遇到如此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在正呈现恢复的基本态势。当然,从今年上半年和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比如,从二季度到三季度,经济有所下行。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谈。

  我先这么谈,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把握整个中国经济,就是看这四大指标。四大指标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一个良好的恢复状态。谢谢。

  2021-10-18 15:19:02

  邢慧娜:谢谢姚景源先生。下面,有请许宪春先生作介绍。

  2021-10-18 15:20:31

  许宪春(徐想 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大家好!

  刚才姚总从四大宏观经济指标角度讲了如何看待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我从三个角度简要地谈谈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一些特点。

  第一,从生产的角度,谈三个方面特点。一是经济同比增速逐季明显回落,但两年平均增速相对稳定,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仍然较高,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基础。从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所以季度同比增速逐季明显回落。但是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季度是5%,二季度5.5%,三季度4.9%,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间的差距为0.6个百分点,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如果从前三季度GDP9.8%的增长来看,增速还是比较高的。我从一个专家的角度作了一下推算,前三季度9.8%的增长决定了全年经济增长接近7%。所以,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基础。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为三次产业中最高。三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是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第二,从需求的角度,也谈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前三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4.8%,比上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二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5.6%,比上半年减少了3.6个百分点。三是净出口需求表现较好,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9.5%,比上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第三,新经济新动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表现突出的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2.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了8.3和6.4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是17.6%,分别高于服务业增加值9.8和12.7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3.8%,分别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4和10个百分点。

  以上,我简单从三个角度归纳了经济增长的一些特点。谢谢!

  2021-10-18 15:24:15

  邢慧娜:谢谢两位专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1-10-18 15:30:0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半年都明显放缓,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恢复的态势发生改变了,经济动能是否减弱?刚刚您也提到IMF已经下调了我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现在国内国外的形势比较严峻,怎么看待四季度整个经济增长的压力?谢谢。

  2021-10-18 15:34:31

  姚景源:中国经济从二季度到三季度,我们可以看出是一种回落状态。首先,现在不单单是中国经济从二季度到三季度出现回落,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复苏都处在缓慢回落状态。所以IMF不但把中国由8.1%调到8.0%,还把世界经济的增长率由5%调到4.9%,往下调了0.1%。所以,现在看三季度经济下行是全世界普遍的现象。

  我这里主要还是讲中国,为什么我们经济出现这种下行呢?我觉得,一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大家知道,由于世界疫情的影响,导致供需错配,再加上流动性过于宽松,所以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非常高,包括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等,整个国际市场上价格都是大幅度上涨。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的商品进出口大国,所以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要通过进口传导到我们国内,所以这是国际影响。

  二是我们自身阶段性的原因。这段时间我们分析得越来越清晰,所谓阶段性原因,比如说疫情的反复和汛情的严峻。大家知道,今年疫情呈现散发状态,比如广东、江苏这些经济大省,经济大省受到的冲击大,对经济的影响就大。还有汛情,河南也是经济大省,遭受的汛情前所未有,所以整个河南的经济受到了冲击。前段时间,山西水灾导致60所煤矿被迫停产,煤的产量一下子就减少了。所以,这也是有一些阶段性的原因。还有,如果你要做一些具体的分析,这种阶段性的原因,不是我们中国经济增长内生的动力不足。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来讲,空间还是非常大。今天就有人问我,下行的趋势能不能稳住?我认为没有问题。现在看,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解决阶段性问题。比如煤的问题,由于煤产量减少,所以煤价上涨,导致发电亏损,发电亏损导致供电减少,一些省就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煤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尽快恢复由于水灾造成影响的煤炭企业的生产,内蒙古地区的72家煤炭等各地煤炭企业也开始进行生产。此外,加大煤炭进口力度。李克强总理前段时间和蒙古的总理通话,进一步推动中蒙两国煤炭方面的贸易。中国22亿千瓦的发电能力是世界第一,所以,缺煤是阶段性、短期性的问题,我们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从二季度到三季度的经济回落,一是要更多地看到它是短期因素。这种阶段性、短期性因素和原有结构性、周期性问题叠加在一起,显得问题更为复杂。所以要处理好阶段性矛盾、临时性问题,还得着力在结构改革、结构优化以及逆周期调节上下更大的气力。总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好的内生动力,这种回落的状态,我们可以把它稳住。

  2021-10-18 15:36:03

  许宪春: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多种因素。有偶发性因素,还有结构性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大家感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应该把偶发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区分开来。偶发性因素,比如煤炭供应不足、汛情等。这些偶发性因素应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中国经济发展是非常有韧性的,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市场,我们的生产能力也比较强。针对三季度经济增速的下行,四季度经济增长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是存在的。一是从基数角度看,去年的经济增长前低后高,一季度GDP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增速逐季回升,四季度GDP增速比较高了。我认为6.5%的增长已经超过当前潜在增速了,这对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构成压力。二是其他一些下行因素,例如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支撑因素;比如,从消费角度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5.1%,两年平均实际增长3.7%。其中两年平均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同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长也比较稳定。在三大经济主体中,居民收入增长是比较稳定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也是稳定的,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继续保持回升。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将在稳增长中担当主力。主要抓手,有“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四季度专项债还有1万亿额度待发,有可能对基础设施投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央行要求下半年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合理增长。这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投资也可能会进一步回升。从进出口来看,我国产业体系完整、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等有利条件,还在不断吸引国外的进口商,四季度净出口需求仍可能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

  综合来看,尽管四季度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但是仍然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1-10-18 15:36:29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澎湃新闻记者:从调查失业率和农民工数据看,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平稳,但经济形势有所放缓。请问您怎么看两者的不一致?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市场是否会面临着较大挑战?谢谢。

  2021-10-18 15:46:24

  姚景源:刚才我们讲中国的就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了全年目标的95%,调查失业率是5.2%,控制在5.5%的预期目标内。失业率的指标,过去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就是你失业了,到政府有关部门去登记,把你列入进来计算出失业率。这个登记失业率,如果有人失业了没去登记,这个数据准不准?现在国家统计局开展劳动力调查,推算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按照的是国际标准。第一条,调查期间没有工作;第二条,是否具备工作能力;第三条最重要,是否在以各种方式谋求工作而又没有工作。这是失业人员的国际标准。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的话,调查失业率是科学可信的。从调查失业率来看,前三季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特别是9月份的调查失业率又进一步下降。你刚才问经济在下行,为什么就业还保持这么好的状态。

  首先,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讲,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是我国多了一个就业优先政策,中国宏观调控实际上是三大政策。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整个经济工作要围绕着民生改善,围绕着就业。所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就业,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现在看,就业优先政策在积极发挥作用。

  第二,还是回到我刚才讲的,经济出现回落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我国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所以企业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这些是阶段性、短期性、偶然性问题,对经济的内生动力坚信不疑,响应国家的政策,稳定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来说,稳定了大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2021-10-18 15:57:00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的问题跟PPI相关。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9月份我国PPI也创下了新高。近几年也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严重倒挂。这个原因是什么?您怎么看这方面对经济的影响?谢谢。

  2021-10-18 16:07:30

  姚景源:我刚才讲过,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你刚才说9月份PPI是10.7%,10.7%是什么概念呢?说起来好像真的是很严重,是从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当然原因我刚才说了,一是世界上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这是最根本的。我国是进出口大国,所以必然会传导到国内。现在PPI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游产业,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涨幅过高过快。你刚才讲了,这样会导致企业价格出现倒挂,就是下游加工企业被迫要接受上游涨幅过高过快的价格。下游生产加工企业目前面对的是什么状况呢?从总体上看,应当说这个市场还是产能过剩,在一些领域,还是买方市场,所以企业不可能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过终端产品转移到市场中去,因为它要转移就要涨价,它可能就要丧失市场。为了竞争需要,它又不能涨,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它通过加强管理、技术进步,来消化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是回过头来看,上游PPI涨幅这么快、这么高,你让企业短时间内都消化了,也难以做到。所以,确实给下游企业带来了生产经营的压力。这一点也是我们二季度到三季度经济下行的一个结构性问题。

  那么现在怎么办呢?首先,对于上游这种大宗原材料产品要采取保供稳价的措施。现在看,有一些措施在某些领域基本见效了,比如铜,二季度历史价格最高,现在铜价、有色金属价格涨幅有所回落,钢材价格涨幅也有所回落。如果我们下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保供稳价作为四季度至关重要的宏观政策,我们完全可以帮助企业战胜困难。除此之外,我主张我们还能有一些新的更好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状况保供稳价,另一方面对下游加工企业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谢谢。

  2021-10-18 16:17:30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封面新闻记者:我也想问一个跟就业有关的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的就业数据?另外,我们注意到16-24岁就业人员的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而且连续几个月下降,但目前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请问原因是什么?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否有所缓解?谢谢。

  2021-10-18 16:21:30

  姚景源:就业问题的难度在哪呢?现在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我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调研,发现相当多的企业现在是招工难,招不到工人。但是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失业率又比较高。刚才我讲了,现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今年有高校毕业生909万,去年是874万,高校毕业生数量就比去年多了30万,这不是个小数。还有一个原因,正常年份时应届毕业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孩子要到国外留学,但是今年很少能够出去留学,这些孩子留在国内,其中有相当部分也要进到就业领域。所以,今年年轻人就业压力非常大。当然,就业也有结构问题,年轻人更多地希望到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的岗位上去工作,不愿意去制造业生产线,导致制造业企业不好招人。所以综合以上原因,出现了年轻人失业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地把解决大学生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我想今后还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下阶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过程中,我国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人才是创新主体,所以要通过结构调整、结构优化,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理想岗位,这样能够有利于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1-10-18 16:31:30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海报新闻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能耗双控来势汹汹,叠加电力供应紧张的因素,您认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再一个问题,有评论认为,能耗双控将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推动上游价格导致PPI居高,另一方面存在着上游对下游的利润挤压,国企挤压民企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2021-10-18 16:40:41

  姚景源:首先,能耗“双限”我觉得没错。绿色发展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科学发展路径。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促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向世界的承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所做的贡献。

  我们生活在北京,北京这几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不是盖了多少楼,修了多少路,GDP增长多少,而是环境的变化。就比如从我们家看,原来使用好几台空气净化器。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一次也没有使用过,这就反映出来空气变好了,天蓝地绿,这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果。

  当然,在发展经济中,我们也确实需要兼顾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处理好阶段性的任务和长远目标的关系,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举个例子,发展经济就像开汽车一样,首先是把好方向盘,方向盘往哪儿开?要往第二个百年目标、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开,具体操作上,一个是刹车,一个是油门。别小看这两件事,我觉得相当重要。所以,宏观调控是一门艺术。比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如“运动式减排”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经济稳增长与调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没有全面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个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下一步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这个指导思想不能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系,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进行了部署,再加上总结以往宏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完全可以处理好这一系列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坚持绿色发展,并用辩证的思维来处理好当下的一些阶段性发展问题,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是没有问题的。

  2021-10-18 16:43:41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日报记者:许宪春老师,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恢复状态当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工业新产品和外贸领域消费品增长态势都很可观。今天早上统计局三季度数据也能看得出来,创新投入和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些产业同比增长也非常可观。请您评价一下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当中怎么看待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您刚才也提到,三四季度投资局面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下一步有什么建议去很好地促进这些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2021-10-18 16:53:41

  许宪春:好的,谢谢你的提问。确实,虽然经济的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一些工业新产品、外贸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态势。

  工业新产品方面。在5G建设加速、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需求增长、工业自动化率提高等因素的带动下,新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已经讲过了,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2.5%、57.8%、43.1%,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了28%。外贸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方面。一些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市场采购出口增长37.7%。

  近些年来,新经济新动能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在新冠疫情之前,经济增速已经呈现出回落的走势,但是新经济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对抑制经济增速回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疫情严重爆发期间,经济下降,但是新经济新动能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去年一季度GDP下降6.8%,但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对于减缓经济下降幅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经济恢复时期,新经济新动能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3%,都表现出快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也保持较快增长。所以,新经济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可以考虑从多方面促进新经济新动能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带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正在研究新经济新动能问题。我们已经调研了13个省市的70多家新经济企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凡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销售,到售后管理,都实现了数字化,大幅度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数字化转型不成功,或者刚刚起步的企业,则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非常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他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要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加大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动能正在减弱,必须补充新动能,创新研发对于增加新动能非常重要,所以要加大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保障体系。营商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保障体系,助力新增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四是继续巩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产品行业集群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持续支持海外仓、跨境电商、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壮大,打通国内外供应链各个环节。对外贸易方面还有许多新的增长点。比如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旅行服务、金融和保险服务、教育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健康养老,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健康养老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国外有一些先进的养老理念和先进的养老措施应该充分借鉴,以解决我国面临的一系列健康养老问题。所以,在对外贸易方面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既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对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1-10-18 16:57:41

南华早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南华早报记者:近期看到一些讨论,担忧中国经济面临滞胀的风险有所增加,请问二位专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2021-10-18 17:04:05

  姚景源:首先,滞胀这个概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美国开始的。原来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讲,通货膨胀是和经济过热相关联的,如果经济在衰退时期,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这是过去的经济学原理,是凯恩斯的基本思想。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美国到欧洲都出现过滞胀。什么叫滞胀呢?一方面经济在急剧下行滑落,甚至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物价又在迅速上涨。我认为中国不要担心滞胀的问题。我刚才说,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今年要出现严峻的通货膨胀,结果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比如说猪肉,前两年40块钱一斤,甚至有人说还得涨,现在降到9块钱一斤。我们现在操心的是要把这个价格稳住,因为再这么跌下去,养猪业就会受到损失,所以要加大政府收储力度,采取办法稳住价格。所以,中国不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特别是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从经济学原理来讲,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就是市场上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就中国经济来讲,内生动力没有问题。比如说,现在大家最担忧的就是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能不能稳住,如何分析呢?就是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给这三驾马车每一驾马车加了一个词。“出口”要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了一个“拉动”,让出口这驾马车往前拉,我认为四季度是没有问题的。给“消费”加一个“基础”作用,消费是基础。当前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是最大的,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冲击,像旅游、餐饮业、电影业等很多需要人聚集的消费均受到影响。所以,随着我们有效地实施疫情防控,消费会逐步回升。现在看,9月比8月好,消费有望继续回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投资加了“关键”两个字,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我认为,经济增速回落和投资有直接关系。大家知道,投资分三大块,一块是工业投资,一块是房地产,一块是基础设施投资。前三季度投资同比增长7.3%,增速最低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0.4%。大家知道,过去几十年,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现在回落到1.5%,所以这一块是大问题。我觉得,四季度包括明年,稳增长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而关键当中就是基础设施投资。我们有什么招法呢?刚才宪春同志一开始讲的就涉及到了,比如说“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布局102个大项目,这102个大项目都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所以应当让这102个大项目在四季度乃至明年尽早全部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这对全国投资将是极大的拉动。有些项目我认为还可以再往前提,能提的往前提。因为这102个大项目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列到了“十四五”规划。

  还有一个,宪春同志刚才讲,地方政府专项债到8月份才发了18000亿,今年全年计划36500亿,到8月份进度才50%,什么概念呢?往年到这个时候进度都已经快到90%了,所以要加大进度,把剩下这1万多亿尽快布局好,让地方把大项目实施开工,然后形成实物工作量,这对整个经济是一个极大的拉动。

  从价格看,1-9月份CPI平均上涨才0.6%,估计全年1%左右。所以,价格涨幅低位平稳给货币政策带来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空间也很大。1-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4%,但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6%,财政收支之间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加大财政支出,针对结构调整、结构优化,支持补短板。比如说,现在汽车行业的短板是缺芯,海运是缺柜,就是缺集装箱、货柜。其实,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优势,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在我们中国。所以,财政政策就可以针对短板加大扶持力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坚定信心,看到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我们有能力把这个下行的状态稳住,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回到我刚才说的宏观调控,要总结过去的经验。要想踩这个“油门”,甚至把油门踩大,其实我们有这方面的本事,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直到现在,这方面我们总结了比较丰富的历史经验。所以,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包括付凌晖同志上午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还要看到这些问题的阶段性、结构性以及周期性,原因虽然复杂,但是我们有办法、有能力把整个经济状态稳住,让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发挥。所以,中国经济仍然还会保持健康的、较好的增长,今年达到8%左右,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肯定还是排在第一。

  2021-10-18 17:14:39

  邢慧娜:感谢两位专家。大家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2021-10-18 17:25:20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1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