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1-11-11 17:38
来源: 广东省参事室(文史馆)
作者: 李飞光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史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传承创新岭南文化。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省委统战部指导,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澳门基金会、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参与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于11月8日在广州举行。

DSC00734-50_精灵看图.jpg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冰致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杨汉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义军先后主持了研讨会。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六巡回指导组、省政协文史委、省港澳办、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有关领导,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领导周高、杨敏、黎泽林、陈小敏、麦淑萍,省文史馆馆员、特约研究员及专家学者近80位嘉宾出席论坛。

DSC00412-8_精灵看图.jpg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安家瑶,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首席顾问杨开荆,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张志翔等6位专家视频发言。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田丰、杨兴锋、顾涧清、李萍、韩强、黄淼章、丘树宏、陈迎宪、徐远通、蒋述卓、徐真华,特约研究员李宗桂、林有能、王元林,广州市文史馆馆员陈忠烈、中山大学教授郑嘉欣,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凌逾、副研究员徐诗颖,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等19位专家学者现场发言。

已编辑图片

  赵冰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担当作为,凝聚共识,资政建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务实之举,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要创新实践,建睿智真言,献务实良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

  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深入交流探讨,一致认为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鲜明的文化特色,更是一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无形纽带。每一时代的文化人作为文化发展建设最为重要的承载者和推助者,肩负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动粤港澳三地交流互鉴,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的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要大力弘扬港澳同胞热爱祖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港澳同胞、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取在统战联谊、凝心聚力上展现新作为,使粤港澳大湾区从文化融合到人心融合,共同构建人文湾区。

已编辑图片

  杨汉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文史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政治上立足大局,服务国家战略;二是学术上集思广益,守正创新;三是实践上求真务实,建言献策;四是情感上以文会友,凝心聚力。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方面,也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规格高,影响大。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出席,阵容强大;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提交了论文,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值得借鉴和吸收、转化、利用。二是范围广,质量高。省内外、馆内外、境内外,都有专家学者参与。论文涉及岭南文化历史挖掘、研究与创新利用等议题,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实践参考价值,将对湾区文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三是视野阔,格局大。论坛收取论文超过百篇,内容丰富多彩,从多方面阐述继承弘扬岭南文化与加强人文湾区建设的关系,专家们立足大局,站位较高,对创新利用岭南历史文化、推动大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和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史上将留下深刻的印记。专家们为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建设凝心聚力,献计献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42402